他們的青春,我們的台灣美術
什麼是台灣的美術?這是大約在一世紀前,黃土水、陳植棋等前輩藝術家們所提出的問題。1920年代的他們正年輕,經驗著許多人生中的第一次:第一次出國留學、第一次接觸到其他國家的藝術傳統、第一次作品受到肯定。身為先行者,他們不計一切代價地朝著「成為真正的藝術家」的夢想前進,卻也意識到在當時社會上,一般人尚未能了解什麼是美。
今日台灣美術已卓然成長,遠離了那個沒有美術學校、美術館,亦少鑑賞者與收藏家的歷史年代。藝術進入當代,美的定義也有了更新、更複雜的發展。然而我們是否有更親近各類型的藝術、更重視生活中的美感與趣味、更了解精神生活所帶來的重要性呢?

觀看自然時若能抱著純潔、愛心、深刻的態度,則自然間潛藏著的美會與我們心靈相印。總之,我們要創造出具時代性的台灣藝術。
——陳植棋,〈致本島美術家〉,1928
陳植棋,《淡水風景》(局部),油彩、畫布,1925-30,家屬收藏。
2020年,「Bí-su̍t Taiwan美術台灣」成立

這是一個關於「台灣美術」的網站,目標探索台灣這片土地,與美術這個古老又深邃的領域之間的關係,盡情發展此一主題的深度與多樣性,在藝術家與收藏家、愛好者、展覽活動、機構組織、社會文化、學術研究之間,不僅是近現代,甚或跨足當代藝術,尋找彼此交織的過去、現在、與未來。
網站名稱「Bí-su̍t」加「Taiwan」組合了兩種不同的拼音/聲音,以表達在這塊土地上有著複雜歷史、文化、多元的族群與語言,然而台灣美術史是不分族群的,因此更需要我們抱持著如陳植棋所言「純潔、愛心、深刻」的態度,去追求諸種聲音、諸眾看法—創造具時代性的台灣美術研究。
網站LOGO使用了站名的B、S、T三個字母為元素,整體看似大寫的B,實則以開放的線條,期待能引發觀看興趣,帶動聯想、思考,產生出更新的組合、更開闊的認識。
網站單元介紹

「不朽的青春—臺灣美術再發現」專題報導
2020/10/17-2021/01/17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展出『不朽的青春—臺灣美術再發現』展覽,由策展團隊成員提供精采解說,深入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。>>點我看看

《臺灣美術兩百年》上下冊2022年4月出版!
結合臺灣不同世代的美術研究者群體之力,用120件作品,講臺灣200年的藝術與藝術家故事。書籍介紹、活動照片、專文導覽、媒體採訪報導。>>點我看看

聽美術史專家說故事
「Bí-su̍t故事」邀請美術史學者將艱深的學術論點,改編為平易近人的美術故事,讓讀者能夠以現在進行式輕鬆認識台灣美術史!>>點我看看

臉書粉專動態交流
除了部落格文章,我們也成立了Facebook粉絲專頁、研究懶人包等小單元,期望能藉此與各公私立藝術相關單位、同好、收藏家、修復師、研究者、當代藝術創作者之間交流分享,一起邁向黃土水等所夢想的「藝術的福爾摩沙時代」!>>前往臉書粉絲頁
他們曾經這麼說
一旦鄉人們睜開眼睛,自由地發揮年輕人的意氣的時刻來臨時,毫無疑問地必然會在此地產生偉大的藝術家。我們一面期待此刻,同時也努力修養自己,為促進藝術發展而勇敢地,大聲叱喊故鄉的人們應覺醒不再懶怠。期待藝術上的「福爾摩沙」時代來臨,我想這並不是我的幻夢吧!
― 黃土水,〈出生於台灣〉,1922
如果能夠從內心抱著愉悅的心情欣賞此地的風土之美,那麼……自然能展示出此地的驕傲,並象徵健美的新台灣之花。
― 立石鐵臣,〈荒涼的景象—期待風土的花朵盛開〉,1940
時光流失於
永劫的世界
群星飛舞於
蒼空的彼方
月笑出現於雲之間
花也笑
於小川的岸邊
蝴蝶遊戲於
田野雜草
雲雀鳴囀飛上高空
悲傷襲來
不著時
喜悅湧出
於青春之胸膛
生命之花盛開於生的曠野
——王白淵,〈失題〉,《荊棘之道》
特別感謝
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
贊助支持
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
協力合作
李晉工作室
網站LOGO與刊頭圖片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