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í-su̍t故事, 所有文章

「為藝術品把把脈—老畫病變與修復實例」郭江宋老師台大藝研所演講活動報導04:預防保存篇

主講者:郭江宋老師
活動日期:2020. 12. 04 | 主辦: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
報導整理:Bí-su̍t Taiwan編輯部

演講影片:https://youtu.be/UplR5gGPr9M

圖片來源: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提供

預防性保存的重要性

在演講最後,郭老師再次重申了「預防性保護」的概念:文化遺產若只有藉由「修復治療」獲得康復,而無「預防保存」的環境,就像一個沒有遵循醫學常識的人,將會一直反覆進出醫院治療,繪畫作品同樣也會在損壞與修復間的過程中不斷循環。

什麼是預防性保護呢?簡單地說,就是為畫作提供穩定的保存環境,避免前述所提及的危險因子,例如恆溫恆濕,遠離光害、蟲害等等,同時也要避免錯誤的修復方式,例如以汽車批土及油彩顏料等不可逆材料來修補作品。郭老師也舉了這次在「不朽的青春」展出的《少女小玟》為例,這件呂基正老師描繪愛女的作品,郭老師曾在十九年前經手修復,因畫家採取厚塗法,所以背景的黑色顏料層在當年有許多龜裂剝落的現象,然而修復後被保存在穩定的環境當中,因此經過多年後再次展出,作品依然亮麗如昔。

呂基正,《少女小玟》,1964,畫布油彩, 45.5×37.9cm。圖片來源:私人收藏。

郭老師比喻對待所有的文物、作品就像是照顧一個敏感體質者,正因為它們都是脆弱的,所以更要注意預防性保存與維護問題。老師也以畢卡索的鉅作《格爾尼卡》為例,由於這件作品尺幅過鉅,在多次國際巡迴展覽的過程當中,不得已將畫面朝外捲曲的方式來運輸,因而造成基底材、塗底層和繪畫層間的緊密結構開始分層、損壞。目前這巨幅作品被保存在西班牙的馬德里蘇菲亞皇后美術館,館方特地設了一個修復團隊來維護此作,讓作品得以「減緩老化」、「延續生命」,才能將文化遺產一代接著一代地綿延下去。

圖片來源:anythingbutpaella, ” Picasso and the Journey of Guernica”, Anything But Paella, http://anythingbutpaella.com/picasso-and-the-journey-of-guernica/

有獎問答時間

郭老師在演講一開始便預告了要以「有獎問答」來考考在場的聽眾是否有認真聆聽!當然準備也不是普通獎品,而是印製郭老師作品的限量精美咖啡杯。雖然禮物都已在現場被搶答索取一空(笑),但大家還是可以透過以下的幾個小問題,測試看看自己是否對油畫的修復與保存更加認識了呢?


【著作權聲明】演講內容與演講投影片圖檔之著作權屬於郭江宋繪畫修復工作室。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、使用報導內容,如有需要,煩請來信聯絡本站編輯。